1. 祭祖
- 男方在出發前先祭祖,祈求姻緣美滿。
2. 出發
- 訂婚當日男方攜帶(六禮或十二禮)聘禮,鳴炮後出發前往女方家。 赴女方家的人由男方家裡年長親友擔任(最好多為男生)。
- 父、母、準新郎+另加2或6人。 人數及禮車數須為雙數,但避免4或8的人數,禮車數一般為2或6輛。
- 雙方看好戴戒子時間(通常早上11:00前左右),男方應提前一小時到達。
3. 迎納
- 男方納聘車隊到女方家前約一百公尺處時”鳴炮”,女方也”鳴炮”回應。
- 媒人先下車,其他人接著下車;新郎最後由女方家幼輩開車門請出。(新郎給幼輩開門紅包禮)。
4. 介紹
- 男方親友依序進入女家,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;先介紹男方再介紹女方。
5. 納徵
- 男方工作人員抬”行聘禮品”進客廳,女家接受聘禮賞予紅包(扛伕禮/車伕禮),並將聘禮 一一陳列。
- 媒人居中將聘禮點交女方家長,女方親友將聘禮收好,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。
6. 奉甜茶
- 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,新郎居末座。 新娘此時才由一福氣婦人牽引出堂,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一一敬茶,媒人隨旁唸吉祥話祝福。
7. 壓茶甌
- 片刻後,福氣婦人再牽新娘出堂收茶甌(杯),男方親友將紅包捲起放入杯中。
(男方家長及準新郎的紅包須比親友多一點。約200、600、1000、1200即可)
8. 戴戒指
- 戒指:分金戒,銅戒(取同音,意同心。或可用鑽戒取代)用紅線相繫 時間到時,由福氣婦人牽引新娘至大廳。
- 準新娘面向外坐在正廳中的高椅上,腳放矮椅上。 戴戒指,先戴新娘中指再戴新郎中指(通常只套到第二指節, 男女皆左手)媒人唸吉祥語。
- 準婆婆替新娘戴上項鍊,見面禮之意。戴完訂婚戒指後,媒人提出雙方改換稱呼。
- 先由準新郎對女方家屬一一改口稱呼過一次,再由準新娘對男方家屬同樣改口稱呼一次。
9. 祭祖
- 點「排香」兩對,女方父母及準新人各一,共四份。由女方父母拜神明、祖先,並告婚事以定, 祈求保佑。
- 香柱插入香爐時,一次插定不可重插。(忌諱:有重婚之可能)
10. 女方回禮
- 女方回禮:包括禮香、禮燭、禮炮各一份,和幾盒喜餅。以及回贈新郎的六或十二件禮物。
- 若聘金退回或只收小定,媒人自女方家長手中接下,轉交男方家長。
媒人禮
- 媒人禮若干:比女方家稍多.(女方家,可回送喜餅即可。)
訂婚宴
- 訂婚儀式完成後,女方設宴,用餐快結束前(即上甜點、水果之前一道菜)男方要準備壓桌紅包給女方。
- 男方不向女方招呼,就要自行先離席,因為忌下聘之事再來一次。(送客不相辭,不說再見,以免滋生枝節)
告祖禮
- 男方回家後應由父母或長輩陪同焚香祝禱,稟告祖先及神明。
訂婚聘禮
男方應備禮品
聘金 、禮餅、金飾及手錶 、龍鳳燭一對、龍鳳炮一對、斗二米、福圓、糖仔路、四色糖(桔餅、冬瓜糖、冰糖、糖果)、茶葉、 排香一對、祖紙一對、伴頭花一盒、麵線六束、酒二十四瓶 、酒水牲禮(酒一瓶、洗手雞一隻) 、半豬(或洋火腿十八、三十六條)、贈與女方六件或十二件禮品、紅包禮、媒人禮
女方應備辦的禮品
紅包禮、 甜湯圓、甜茶 、點心、袋仔絲、紅糖、鉛錢、鉛粉、肚圍 、五穀種子、生炭、燈芯、棉石榴、桂花盆栽各一盆,招待男方賓客的酒席,回贈新郎的六件或十二件禮品(皮鞋、皮帶、皮夾….等),媒人禮
傳統的訂婚聘禮,通常有大聘禮、小聘禮以及米香做為禮餅,另外搭配上其他一般禮品以表示對訂婚的隆重之意。
大訂(大聘):傳統行聘以「聘金」為禮,需為雙數,金額由雙方家長溝通後決定,並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來,並互贈雙方禮品,通常為六件禮或十二件禮。男方送女方之禮品為:衣料、皮包、手錶、手鐲、耳環、頭飾、鞋子、腰帶、化妝品….等,女方送男方之禮品為:領帶、西裝衣料、襪子、手錶、袖扣、領帶夾、皮鞋、皮帶、皮夾、帽子、襯衫….等。
小訂(小聘):金額也由雙方家長溝通後決定,需為雙數,並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,金額較大訂少即可。
各項禮品代表之說明
- 福圓(桂圓,龍眼乾):此為祝福子孫興旺,有圓滿多福、代代相傳等意義。
- 熟牲禮:魚、肉、酒以及童子雞各一,此為有起家(與雞同音)、吉祥、期作賢妻良母之意。
- 香炮燭金:香,炮,燭(龍鳳對燭),用來敬告祖先、互相祝福、增添喜氣等意。
- 四色喜糖:冬瓜糖、桔餅、冰糖、糖果,代表此姻緣甜甜蜜蜜、幸福美滿
- 斗二米:十二斤糯米、三斤二兩砂糖,此為做紅湯圓的材料,有團圓、美滿之意。
- 麵線:象徵美滿姻緣一線牽、長長久久、子孫延綿之意。
- 上頭布:男女雙方互贈的禮品,男備有六禮,女方回報十二至十六種,均為日常生活所需用品,代表喜慶以及福壽雙全之意。
- 酒:二十四瓶,代表一年二十四節氣都順利平安、愛情如酒般香純濃郁。
- 半豬:生豬肉半隻或洋火腿(十八或三十六條),表示豐碩誠懇的敬意。